因應量子運算時代的加密防護需求,PQC脫穎而出
這兩年來,量子電腦新突破的消息持續不斷,而量子破密帶來的資安威脅,也持續成為焦點,美國NIST舉行的「後量子密碼學(PQC)標準化」競賽目的,便是要選出可以不受量子電腦威脅的新密碼系統,成為全球新的標準。
銓安智慧科技研發長受邀採訪,針對該議題提供完整的資訊。
關於後量子密碼學(Post-Quantum Cryptography),簡稱PQC,它與量子技術無關,其實就是密碼學,而密碼學也正是資通訊安全的基礎。更精確地說,PQC是屬於非對稱式加密的一種。
為何「後量子密碼學」在2020年變得如此受關注?
除了近年量子電腦實驗新突破的消息不斷,幾乎每隔一個月就傳出新的成果,更令人關注的是,美國NIST舉行的「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」競賽,正步入最後的階段。
這項競賽,自2016年發起,到了2020年7月邁入第三輪最後決選,這意謂著,接下來將確立後量子時代的密碼標準。
簡單來說,這場競賽是對於「非對稱加密系統」的考驗,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私密金鑰與公開金鑰應用,以及現今普遍應用的RSA、ECC演算法等,而競賽目的,就是因為現在的安全,未來將變得不安全,因此,要選出可以不受量子電腦威脅的新密碼系統,成為全球新的標準。
值得關注的是,在這樣的競賽中,我們也聽聞臺灣有多位專家參與到提交密碼系統的團隊,在後量子密碼標準化過程中做出努力,而在深入了解之下,更是發現,雖然臺灣在這個領域的能量雖稱不上雄厚,但原來並不容小覷。
PQC競賽分兩組別,公鑰密碼系統與數位簽章
為了一探後量子密碼學的發展與現況,以及了解臺灣專家在這個領域的研究能量,因此,我們找了之前在臺灣資安大會主講此議題的陳君明,他有超過20年密碼學研究經驗,並是臺大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,與他一起探討。
關於NIST這次的競賽,其實就是一場密碼學高手的較勁,看大家誰提交的密碼系統,最可靠能不被攻破。
從NIST官方網站釋出的文件可以看到,這場競賽中分成兩個項目,包括公鑰密碼系統與金鑰建立演算法(PKE/KEM),以及數位簽章演算法,最終選出的結果,將增強現行標準FIPS 186-5、SP 800-56A Ver3與SP 800-56B Ver 2。
對於上述標準的強化,陳君明解釋,美國NIST主要就是制定國家標準,由於制定完成之後,全世界幾乎會採用,因此其效果就是成為世界的標準。關於FIPS 186,這是數位簽章的標準,而SP 800-56A與SP 800-56B是公鑰密碼系統的標準,前者與離散對數有關,後者與質因數分解有關,而在未來競賽結束後,將誕生出新的標準。他舉例,例如FIPS 186是1998年制定,已經使用了超過20年,之後不斷更新,最新修訂版是第5版,但每次更新幅度不會太大,而PQC則不同,因此會有新的標準名稱,例如FIPS 2XX。
其餘內文請參考: 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4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