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QC當紅,臺灣有 10 位學者都是推手
隨著NIST PQC標準化競賽在這些年來的發展,不僅讓我們關注到因應量子破密的趨勢,是越來越明朗,同時,也讓我們發現,原來臺灣有不少專家學者參與競賽團隊,為全球PQC標準化做出貢獻,
而競賽外也還有多位學者投入PQC領域研究。
銓安智慧科技研發長陳君明接受 iThome 採訪,針對國內專家學者,提供許多過去鮮為人知的資訊。
國內4人參與NIST密碼標準化競賽團隊,多位國際學者與臺灣的淵源深
基本上,在2020年7月,NIST PQC已經公布入選第三輪的名單,包含數位簽章項目的3個隊伍,包含CRYSTALS-DILITHIUM、FALCON與Rainbow,以及公鑰加密系統項目的4個隊伍,包含:Classic McEliece、CRYSTALS-KYBER、NTRU與SABER。
而在上述7隊之外,還有8個列為候選的隊伍,也是可能有敗部復活的機會,包括NTRU Prime與SPHINCS+等。
例如,在Rainbow團隊中有兩位臺灣學者參與,其中一位是楊柏因,他是臺大物理系畢業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數學博士,現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。特別的是,在陳君明眼中,現在臺灣的PQC學術研究,幾乎是以楊柏因為中心。他說,在國內PQC領域中,你可能會發現,有些人是他的學生,有些國際密碼學家都與他相熟。因此,如果要認識臺灣PQC領域的關鍵人物,楊柏因就是不能錯過的一位。
另一位是陳明興,他在臺大電機念碩博士,目前在德國進行博士後研究。
而在Classic McEliece團隊中,則是周彤,他是臺大電機碩士,在荷蘭讀博士班,現為中央研究院助研究員。
此外,在候選名單的NTRU Prime團隊中,楊柏因與陳明興也參與其中,他們等於同時加入了不同的兩個團隊,還有一位則是彭柏源,他現在是臺大電機系博士生。
因此,總計下來,在這次PQC決賽的團隊中,臺灣共有4位專家學者參與。
不僅如此,陳君明還特別介紹一些國際知名的PQC專家,這是因為,他們都跟臺灣有很深的淵源。
例如,Daniel J. Bernstein與Tanja Lange這兩位密碼學家,他們在這次決賽,共參與3個團隊,包括Classic McEliece、NTRU Prime與SPHINCS+,而且,兩人在這些團隊中幾乎是主要貢獻者之一,特別是Daniel J. Bernstein。
陳君明解釋,這點從每個投稿團隊所列出的作者清單,就可以看出其關連,以學術界的慣例而言,主要貢獻者會放在最前面,除非成員貢獻沒有明顯差異,作者順序就是依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。
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,Daniel J. Bernstein他們兩人幾乎每年都會來臺灣進行研究,並且與楊柏因、中研院合作密切。在這次競賽的NTRU Prime團隊中,就有他們兩人,以及陳明興、彭柏源與楊柏因。
此外,在2020年9月中舉行的HITCON 2020台灣駭客年會,Daniel J. Bernstein他們兩人也在第二日擔任壓軸講師,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,以及說明NIST如何對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。
另外,還有一位是Peter Schwabe,也很值得一提,他曾經在臺灣做博士後研究數年,而他與前述提及的周彤,兩人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都是Daniel J. Bernstein與Tanja Lange。
特別的是,Peter Schwabe在這次NIST競賽中是非常活躍,我們從名單中可以發現,在決選與候選中的5個團隊中,都有他的身影,他並是CRYSTALS-KYBER團隊主要貢獻者。